Close

战争年代进口的各国钢盔:法式最早英式最多德受青睐

发布时间: 2024-04-14 08:51:57 作者: 产品展示

  在绵延千年的冷兵器时代,头盔一直都是士兵最重要的防护用具,以应付异常恶劣的作战环境。但随着近代以来热兵器的兴起,头盔一度被打入冷宫。1914年一战爆发之初,协约国军队普遍只配发了军帽,其主要对手德军也仅仅配备了一种叫“皮齐豪贝”的头盔,其装饰有鹰徽图案及各种花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但它是皮革质地,除了很美以外,没有一点其他特点,也没多少防护性。

  但随着一战规模的一直在升级,尤其是火炮和手榴弹的大量使用,慢慢的变多的士兵因四处横飞的爆炸碎片而伤亡。1915年,交战双方因弹片造成的伤亡达到80%,其中最致命的部位就是头部,这一事实加深了各大国对头盔作用的认识。1915年7月,用1毫米厚低碳钢压制的法式钢盔首次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由于此前法军亚德里安元帅最早下令研制配发这种“钢壳帽”,因此这种钢盔被命名为“亚德里安”式。

  此后,其他参战国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头盔。1915年,英国人约翰·波迪设计了一种可用高锰钢一次冲压成型的MKⅠ和MKⅡ头盔;德军则自行设计生产了一种适于战壕作战的“哥德”式头盔,随后又借鉴15世纪时的骑兵头盔,生产出了由镍铬合金钢板一次冲压成型的M1916头盔。

  一战结束后,欧美国家的大批战争物资堆积如山,而当时战火连天的中国恰恰因为工业生产力低下,正需要大量进口装备,因此各国头盔批量进入中国。云南毗邻法国殖民地云南,当地滇军早早就装备了“亚德里安”钢盔,这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军队装备序列的现代头盔。本来,广西省也毗邻越南,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军队也有机会获得法式头盔,但由于桂军经济很难,又一向以骁勇善战著称,因此无缘装备。

  英国改进后的MKⅡ头盔依然是为了堑壕战设计,但由于英联邦国家及其盟友数量众多,战争时期普遍开足马力生产,因此这种已经完全落伍的头盔在一战结束后剩余的也最多,只能低价批量卖往中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又大量引进和仿制,使得这种头盔一时间泛滥成灾。“卢沟桥事变”中的29军等杂牌部队、开赴滇缅地区的远征军等中央系精锐,都曾配发过MKⅡ头盔,直至抗战胜利后,有些部队还在成建制使用。

  不过,按照当时中国军队的传统,还是更加青睐德式头盔,因为德系装备如毛瑟枪、克虏伯大炮等早在清朝末年,就在中国赢得了良好口碑。20世纪30年代中德军事合作蜜月期内,国民政府计划装备50个德械师,到抗战全方面爆发前,仅完成了10个师的换装,但性能优异的德制M1935钢盔却到货了31.5万顶。由于中国人的头型普遍偏小,因此为中国生产的M1935头盔大多数都是最小号。淞沪会战时,87师、88师、36师等中央军精锐部队均佩戴了这种钢盔。

  需要提及的是,抗战后期美式装备大行其道,一战结束后才研发的美式M1钢盔也开始替代其他老掉牙的各式钢盔。后来,所谓“中正”式钢盔大量出现,其实这就是M1钢盔的翻版,还是在美国生产的,因此仍属于进口货。不过,这种钢盔根据中国人的头型进行过改良,因此不仅官兵愿意戴,官兵也很喜欢,以至于开国大典时的受阅部队也佩戴了这种“中正”式钢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