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路上下学也要戴头盔”为什么让人担忧

发布时间: 2024-01-02 03:12:45 作者: 产品展示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广东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中心小学要求所有学生戴头盔上下学,“连走路、坐小车的也要戴。”徐闻县教育局办公室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该校在推广过程中要求过于严格,教育局已通知学校进行整改。

  学校要求家长和学生在乘坐电动车、摩托车出行时,都戴好头盔,这当然是好事。走路、坐小车也戴头盔虽然明显没有必要,但正如一些网友所言,这毕竟也是对交通安全、校园安全“负责”的态度。再说了,要求过于“严格”,那么尽快整改就好。既然如此,戴头盔这件“小事”为什么还是会引发热议,让人们感到担忧?

  据媒体报道,“带头盔进校园”是湛江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学生及家长应做好“一盔一带”“一人一帽”,确保交通安全,进校时则应把头盔与书包同时带进教室。戴好头盔是应该的,但按照常理,大家坐上电动车、摩托车的时候戴上也就行了,让孩子们天天带着头盔上学到底有没有必要?如此看来,要求过于“严格”的,并不只是某一所小学。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所小学会要求孩子们走路、坐小车时也戴上头盔——上级部门的统一要求是如此“严格”,那么基层单位执行起来,就必须更加“严格”,这就是自上而下传递的压力导致的。

  不断提升交通安全、校园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但人们也都必须要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骑车时要戴好头盔,都只能循序渐进,使之成为内化于心的意识。没有捷径可走,更没有灵丹妙药可吃,比如依靠某种统一的“要求”就能达成目的,显然是不现实的。

  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那么即使家长、学生在骑车时戴好了头盔,也有一定可能会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危险。所以,整治行动有其作用,但绝不可以反客为主、本末倒置。而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各种“要求”成为基层单位和老百姓不必要的负担,沦为,在将它推向社会时都应该足够谨慎。

  当然,基层治理自有其复杂性。比如,要让部分家长、孩子拥有良好的安全习惯,不拿出一些具体的措施可能难以起到督促的效果。相信,当地教育局一定也有自身的考量。不过,整治毕竟无法成为常态,将来总是要退出舞台的。无论如何,不能将非常规的手段视为“理所应当”,并将“戴头盔”的外延无限扩充。

  这也是人们为何会因为“走路上下学也要戴头盔”感到担忧的原因:管理者如果动辄“一刀切”,凡事都“严格”要求,非常有可能会让很多好的做法在执行层面走向反面,违背初衷。总之,与其让小朋友们天天带着累赘的头盔上学,不如多多采用表扬和点赞的方式,鼓励他们多多提醒爸爸和妈妈接送时一起佩戴好头盔,这样是不是会更好?(李勤余)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化的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化的经济成为中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精准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体系、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所有的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化的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